晉城有機實驗室綜合污水處理裝置供應商機
微電解技術是目前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一種理想工藝,又稱內電解法。它是在不通電的情況下,利用填充在廢水中的微電解材料自身產生1.2V電位差對廢水進行電解處理,以達到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目的。當系統通水后,設備內會形成無數的微電池系統,在其作用空間構成一個電場。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新生態(tài)[H] 、Fe2 + 等能與廢水中的許多組分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比如能破壞有色廢水中的有色物質的發(fā)色基團或助色基團,甚至斷鏈,達到降解脫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 進一步氧化成Fe3 +,它們的水合物具有較強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別是在加堿調pH 值后生成氫氧化亞鐵和氫氧化鐵膠體絮凝劑,它們的吸附能力遠遠高于一般藥劑水解得到的氫氧化鐵膠體,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顆粒,金屬粒子及有機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于電化學、氧化- 還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對廢水進行處理。該法具有適用范圍廣、處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維護方便,不需消耗電力資源等優(yōu)點。該工藝用于難降解高濃度廢水的處理可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同時可對氨氮的脫除具有很好的效果。傳統上微電解工藝所采用的微電解材料一般為鐵屑和木炭,使用前要加酸堿活化,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鈍化板結,又因為鐵與炭是物理接觸,之間很容易形成隔離層使微電解不能繼續(xù)進行而失去作用,這導致了頻繁地更換微電解材料,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還影響廢水的處理效果和效率。另外,傳統微電解材料表面積太小也使得廢水處理需要很長的時間,增加了噸水投資成本,這都嚴重影響了微電解工藝的利用和推廣。
晉城有機實驗室綜合污水處理裝置供應商機
3.5 主要設計參數
CASS設計參數:污泥負荷0.1~0.2 kg BOD5/(kgMLSS·d),污泥齡15~30 d。
水力停留時間12 h,工作周期4 h,其中曝氣2.5 h,沉淀0.75 h,排水0.5~0.75 h。
CASS工藝的出水回用
*,水資源緊缺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我國也同樣面臨水資源短缺的現實。我國目前人均年占有水資源2700m3,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國的城市缺水現象更為嚴重,在300多個大中城市中有180個城市缺水,其中5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以北京為例,全市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1/6,而其年用水量已達42億m3,每年大約缺水7~10億m3。由于水資源的短缺,近年來城市供水水價持續(xù)上漲,小區(qū)污水經過適當處理后,用于小區(qū)綠化、廁所便器沖洗、洗車和清潔等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采用CASS工藝處理小區(qū)污水,出水水質穩(wěn)定,優(yōu)于一般傳統生物處理工藝,其出水接近《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CJ25.1-89),主要項目見表1。通過過濾和消毒處理后,就可以作為中水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