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qū)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預處理
格柵:通過機械或人工格柵,攔截并去除污水中較大的固體雜物,如樹枝、塑料瓶、紙張等,防止這些雜物進入后續(xù)處理設備,造成堵塞或損壞。
沉砂池: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砂粒、石子等無機顆粒沉淀到池底,從而去除易沉固體物質,減少對后續(xù)設備的磨損。小區(qū)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運行參數(shù)
生物處理
缺氧池:污水進入缺氧池后,在缺氧環(huán)境下,反硝化細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碳源,將硝酸鹽氮還原為氮氣,從而實現(xiàn)脫氮。
好氧池:好氧池是生物處理的核心區(qū)域,通過曝氣設備向池中充入空氣,使污水中有足夠的溶解氧,滿足好氧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需求。這些微生物會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將其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氨氮氧化為硝酸鹽氮,實現(xiàn)有機物的降解和氨氮的去除。
生物膜法處理:一些小區(qū)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會采用生物膜法,如生物接觸氧化池、曝氣生物濾池等。在這些設備中,微生物附著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經生物膜時,有機物和氨氮等污染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吸附、分解和轉化,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
沉淀處理
二沉池:經過生物處理后的污水進入二沉池,在二沉池中,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等固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沉到池底,實現(xiàn)泥水分離。沉淀下來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缺氧池或好氧池,以維持生物處理系統(tǒng)中微生物的數(shù)量,另一部分則作為剩余污泥排出系統(tǒng)。
深度處理
過濾:為了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膠體和部分有機物等,可以采用過濾工藝,如砂濾、活性炭過濾等。過濾設備通常設置在二沉池之后,污水通過濾料層時,雜質被截留在濾料表面或內部,從而使水質得到進一步凈化。
消毒:消毒是小區(qū)生活污水處理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殺滅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確保出水水質符合相關排放標準和衛(wèi)生要求。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氣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線消毒等。
污泥處理
污泥濃縮:從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含水率較高,通常在 95% - 99% 左右,需要好行污泥濃縮,通過重力或機械方法使污泥中的水分分離出來,降低污泥的體積,便于后續(xù)處理。
污泥脫水:經過濃縮后的污泥仍含有較高的水分,一般采用機械脫水的方法,如帶式壓濾機、板框壓濾機、離心脫水機等,將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 70% - 80% 左右,形成泥餅。小區(qū)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運行參數(shù)
污泥處置:脫水后的泥餅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進行處置,如衛(wèi)生填埋、焚燒、堆肥等。如果污泥中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則需要進行特殊處理,以防止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