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yī)學會雜志》上的兩項研究披露,與直腸癌開腹切除(手術切除)相比,微創(chuàng)腹腔鏡輔助切除直腸癌并沒有更好的癌癥治療轉歸。
對可治愈的、局部晚期(II期或III期)的直腸癌治療依靠的是以手術切除作為核心特點的治療過程。有關腹腔鏡切除直腸癌療效的證據(jù)是不完整的,尤其是那些罹患較晚期直腸癌患者的療效證據(jù)。人們擔心,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無法清除所有的癌癥。達拉斯貝勒大學醫(yī)學中心的James Fleshman,M.D.和同事開展了一項試驗:在該試驗中,486位罹患II期或III期直腸癌患者被隨機分派接受腹腔鏡切除或開腹切除直腸癌,旨在檢查腹腔鏡切除法是否不劣于(不差于)開腹手術切除法,其優(yōu)劣與否是由幾種癌癥清除充分度的檢測決定的。6%的非劣效性差異被定為具有臨床意義的重要差異。這項試驗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的35個機構中開展的,并得到了美國外科醫(yī)生學會和國立癌癥研究所的資助。
240名結腸癌腹腔鏡切除術患者及222名結腸癌開腹切除術患者可被用于分析評估。他們的手術是由有經驗的并*對所做手術具有專長的外科醫(yī)生進行的。82%的腹腔鏡手術切除病例及87%的開腹切除術病例達到了預先確定的手術總體成功標準。作者寫道:“與直腸癌開腹切除術相比,腹腔鏡切除術沒有達到病理結果非劣效性標準,因此它的療效可能較差。"就癌癥控制而言,腹腔鏡手術未能證明和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具有同樣好的效果。
腹腔鏡切除的手術時間顯著更長。兩種手術方法在住院時間長短、術后30天內再次住院及術后嚴重并發(fā)癥方面無顯著差異。
研究人員寫道,對他們結果的一種解釋是:直腸切除術(切掉直腸)頗具挑戰(zhàn)性,而腹腔鏡手術中所用的軸向式剛性器械在骨盆深部的操作甚至會更難。進入這一非常困難的體內區(qū)域可能還是采用開腹手術的方法。
“在臨床腫瘤學轉歸[如存活率或癌癥復發(fā)率等]有待確認之前,這些結果不支持對這些患者使用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
在另外一項應用與Fleshman研究具有相同構想的研究中,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昆士蘭大學的Andrew R. L. Stevenson,M.B.B.S.,F(xiàn).R.A.C.S.,和同事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24個地方開展了一個III期臨床試驗,它包括了475名罹患T1-T3直腸癌患者;這些患者被隨機指派接受開腹直腸切除術(n = 237)或腹腔鏡直腸切除術。
腹腔鏡技術的支持者提出,以zui小損傷方式進入手術部位的手術可進行類似的腫瘤切除但卻會有更好的短期結果。根據(jù)文章的背景資料,由于解剖上的限制,腹腔鏡直腸切除術可能不會有更好的結果,因為它對充分切除癌癥存在著局限性。
在這一試驗中,腹腔鏡手術組有194名患者(82%)具有初步的成功切除(是腫瘤學因子的復合體,其非劣效性差異為8%)結果,在開腹手術組則有208名患者(89%)具有相同的結果;這些結果與Fleshman研究的結果相同。腹腔鏡切除術沒有顯示非劣效性,這意味著它沒有顯示與開腹切除直腸癌具有同樣好的效果。事實上,一個事后的*性檢驗表明,開腹手術的效果更好。對基線預后因素(包括病理分級)進行校正的其它的分析也沒有顯著改變總體的治療效果。
這兩個治療組在住院時間長短、加護病房中的治療時間或止痛要求方面皆無差別。
作者們寫道:“在這一大規(guī)模的隨機試驗中,我們無法確立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的非劣效性。盡管我們試驗的設計并非為了證明某種結腸切除方法要優(yōu)于另外一種方法,但無法確立非劣效性表明,外科醫(yī)生在考慮用腹腔鏡切除術治療結腸癌患者是否合適時需要謹慎。"
原文檢索:Findings Do Not Support Routine Us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